通讯员屠晓顺
创新驱动,德清从来不乏敢为人先的事例。从请上海“星期天工程师”到企业传教,到打响闻名全国的产学研结合的“德清模式”,创新驱动为德清县工业企业提档升级装上了“引擎”。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采访时,笔者感受到的是创新发展的强劲“脉动”。
企业热衷练“肌肉与力量”
在位于乾龙开发区德清浦森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装运一箱箱超低温绝热材料。不要小看这产品,它是我国自主制造第一条液化天然气船舶的重要材料。该公司与浙大合作研发的新产品,不仅打破了长期以来由美国、意大利等极少数国家大公司垄断该产品的局面,更为中国民族企业赢得了话语权。
画面再转向德清工业园区,泰达微电机。这是一家省级科技型企业,自从与上海交大、西安交大、浙江理工大学合作建立省级研发中心――微特电机实验室后,企业闯市场的信心大了,每年都有新产品问世,产品走俏欧洲、非洲、南美洲等地,上演了“凤凰涅�”的传奇。
泰达微电机总裁邱荣泉把这一切归功为是练“肌肉”与“力量”的结果,而这个练的艰苦过程,就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浦森耐火和泰达微电机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硕果,也是德清县创新驱动催生内动力的一个剪影。目前,德清县已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32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
企业科技活力迸发的背后,是政府和部门的有力推动。近年来,德清县推出了一系列扶持企业的政策措施:成立县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服务中心、为科技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扶持“全链条”、打造四维“众创空间”、培育“技术红娘”以技术经纪人促进科技大市场成果转移、打造具有“互联网+园区”特色的云上科技园、鼓励领军人才及团队带项目带成果直接来德清转化产业化……
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一系列服务举措,不仅从更高层面推动、规范和保障了德清的自主创新,还加快推动了工业的转型升级。
从“融合”走向“智造”
当笔者来到浙江博雷(重型)机床制造有限公司,便看到车间内技术工人正在忙着对半成品的“机器人”进行安装组合。这批货几天之后就要送到客户手中。
博雷机床是传统机床制造企业。这几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转型升级是摆在企业面前的必选题。通过市场考察,总经理高尔荣将转型方向投向了机器人。机器人主体设计、制造就由技术中心的研发人员负责,自动化软件开发就和浙大合作。经过一年多的生产试验,今年4月,第一个锻造机器人成功问世。客户用上机器人后,效率提高了30%以上,产品质量更高。
3d打印、机器人、数控设备……这些新兴产业在制造业上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任务,“机器换人”不仅让制造业逐步走向“智造”,更让企业插上了转型升级的翅膀。“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制造业,亟需用先进设备变革制造模式。”德清县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认为,通过“机器换人”实现自动化生产,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品质稳定、减少用工。下一步,德清县将更全面地推广、开展“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企业从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重要环节的信息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