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并行版”内部赛马机制,即两条赛道并行,双方目标KPI不同。
文 /《汽车人》孟华
近日,有关神龙汽车公司将进行内部架构调整的传闻,引起行业关注。
传闻称: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集团和东风公司达成共识,神龙汽车的股比不会调整,内部分工将有所变化,神龙汽车旗下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两大品牌的主导权,将分别由法方和中方执掌。
这被东风有关人士称为“两室一厅”的架构设计,可能奠定神龙未来10年的运营格局。
创意架构
另有传闻称,斯特兰蒂斯将于3月1日公布在华新的战略规划,其中包括增持广汽菲克25%股份,持股提升到75%。
这让外界怀疑,神龙的股比是否也会因此调整。不过,如果“两室一厅”的架构落实,股比应该不会变动,否则“两室”若有大小之分,“一厅”也就失去平衡。
迄今为止,尚未宣布的新架构,在中国汽车合资企业中间,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作为战略构想,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反映的是神龙和背后的中法股东,对当前合资业务的认知。
展开全文在具体分析之前,我们必须要承认,这是一个颇有创意的设计。但难度在于,双方如何把握竞合尺度。
这既有赖于规则的事先划定,也有赖于双方在实施过程中所展现的智慧。因为无论规则多么详细,都不会穷尽所有场景,也不会在问题未发生之前给出完美答案。
所有合资企业架构都是理论上的合作关系。但实际上,双方存在着竞争。
这是任何一家企业所无法避免的,特别是两种企业文化、两拨团队之间的碰撞融合。即便“责权利”貌似划分清楚了,但在灰色地带,照样会产生分歧,而且在不同业务方向上会存在资源竞争和话语权的争夺。
既然都是实际上的竞合,为什么神龙要做出独特的新架构?
退无可退
合资业务亟待复苏重新崛起,这是最重要的因素。神龙业务经历了漫长的下滑,以至于中汽协将法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统计为“其它”(不足1%)。
2015年,神龙汽车销量70.2万辆。而此前的2014年,神龙在成都开建第四工厂,当时预计2016年竣工投产。该举措显示了PSA和东风对神龙业务未来看好。
但大家都未料到,这已经是神龙的巅峰,此后陷入了长达5年的衰退。
2016年,神龙销量60.02万辆,下跌14.50%;2017年销量37.75万辆,下跌37.10%;2018年销量25.34万辆,下跌32.87%;2019年销量11.36万辆,下跌55.17%;2020年销量5.03万辆,下跌55.72%。
而2021年,神龙绝地反击,2021年9月上市的雪铁龙C5X在市场引起了良好反响,月销量上了5000辆。对于市面上的畅销车型来说,这个成绩当然不值一提;但对于神龙来说,这是久违的反冲,也是反弹的增长。
神龙最缺乏的是一个遏制下滑的信号、一个大卖的主力车型。这些如今都有了。
2021年神龙批发量超过10万辆,反弹超过100%。其中,上市仅3个月的凡尔赛C5 X全年销量达1.21万辆,一举成为雪铁龙和标致旗下销量最高的产品。
在此之前,市场不断有传言,说中方撤资、法方撤资等,不一而足。但是经过审慎的评估之后,双方都决定继续投入,重振神龙业务。
对于斯特兰蒂斯集团而言,广汽菲克和长安标致雪铁龙的体量偏小,神龙业务已经是在华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战略堡垒。
斯特兰蒂斯中的PSA早已退出美国市场,如果再从中国退出,那么就很难称得上跨国企业了。维系在最大单一汽车市场的存在,如今已经是退无可退。
如果斯特兰蒂斯的确这么考虑,就可以窥见其底线,即必须继续投入神龙合资,促使其尽快恢复业绩增长,从而稳定在中国的基本盘。
认知差异
这几年的市场失意,让中法双方都着意总结教训。执掌神龙汽车业务的东风公司副总经理张祖同曾表示:“以前是PSA有啥产品,我们就把它导入进来,没有真正去做商品企划。未来真正的研发、开发本身问题不大,但是对商品企划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这番话实际上总结了神龙两个症结:一个是车型不对路,不适合中国市场,这其实是事实;另一个是神龙营销做得差。前者是法方问题,后者是中方问题。
2021年,重回中国、任斯特兰蒂斯中国区COO的奥立维称:“我们非常注重本土化人才团队的建设,所以斯特兰蒂斯集团的高管团队中有很多都是中国本土化的人才。”
这暗示了法方认为“本地化不够”是业务走下坡的原因。其实不仅是人事,也变相承认了产品思路不适合中国市场。
法方给出的思路,要更多信任和授权中国高管和团队,只不过仍要在法方的主导下。
而中方则认为单纯做产品本地化,中方还是干的原版“汉化组”的活儿。这条线不如意,就需要改成中方主导,重新梳理产品线,对营销体系(经销商网络、营销战略和商务策划)采取大动作,并大幅增加中方在研发线的话语权。中方可能寄望于快速推出新能源化产品线。
在2021年12月31日上市的东风雪铁龙“天逸共创版”,就反映了这种快速更新产品节奏、将用户纳入产品反馈回路,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加速新能源渗透的思路。
这半年来,东风雪铁龙的宣发声浪高过东风标致,既是中方主动进取、主动投入的反映,也是双方各自“主抓一摊”的明显信号。“两室一厅”可能早就默契地执行了,只不过没有落在白纸黑字上而已。
东风方面认为在电动化、智能网联和软件的优势,可以促使产品力的提升,更好适应当前的市场主流消费趋势;但法方恐怕持保留意见——以前也一再见识了,法国人不大容易改变自己的运营和产品思路。
双方仍面临无法说服对方的现实。
各自主导一个品牌,就成了解决战略分歧的最佳方案。
非典型合作
不过,这是“非典型”合作模式。
双方各自主导,但在两个品牌统合上仍然都是合作方式,并未彻底分家,分的只是各自独立的决策权。这样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如何解决内部竞争关系。其实在很多合资企业中间,都有类似问题。
同一个外方,不同的中方伙伴,则基本是竞争关系。即便有合作,也是象征性的。
同一个中方,不同的外方伙伴,则呈典型的竞合关系。虽然品牌各自独立,但中方集团层面要处理好一系列资源分配的问题。
而神龙如今的局面,则需要合作为主,避免内部竞争。这其实是“并行版”内部赛马机制,即两条赛道并行,双方同时在对方赛道上“打辅助”,双方目标KPI不同。
理想情况下,唯一竞争的内容是业绩数字本身,但实操层面肯定涉及更复杂的关系。必要时候,需要超然地位的协调人,来处理任何背离主旨的偏差。说白了,需要设置一个不管具体事务、但拥有双方股东授权的仲裁官。
不过,双方在出清冗余产能这一块存在高度共识。神龙一工厂由武汉市政府在2020年收回,改为商业用地重新拍卖;神龙二工厂很可能卖给东风本田(尚未发布正式消息);神龙三工厂(武汉)和四工厂(成都)产能基地予以保留。
现在是抓住上升势头的好机会,气可鼓不可泄。尽管新战略尚未发布,但神龙上下的心气已经起来了。
1月28日,神龙汽车就迫不及待地发布1月份汽车销量。截至发布当日,神龙汽车的销量已超过1.3万辆,预计1月销量同比增长将达85%以上。这也是神龙汽车时隔四年之后再次首月销量过1.3万辆。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既然中法双方决定神龙必须做下去,也必须做好,新的合作框架有利于双方甩掉历史包袱,拿出战略资源,乘势将反弹做成反转崛起,还是大有希望的。【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