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大连的朋友给我寄来了几瓶340毫升小瓶装的酱油产品,初看瓶标还挺有个性的,“纯生酱油”四个字的黑色产品名称,特别显眼,右侧又有咖啡色的“黄小鲜”三个字。
一开始,我以为“黄小鲜”是这个酱油的品牌名称,感觉还挺有人格化认知的,但再仔细观察,却发现一个非常小的黑白圆形图案,图案里有英文字,英文字下面有一行小字,字实在太小,我只能用放大镜看,这一看我才发现,原来这个酱油的品牌名称是“食圣”,是始创于1948年的老品牌。
接着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这个品牌的酱油产品,发现除了纯生酱油外,还有很多系列产品,如99鲜、一品鲜、减盐鲜和有机酱油等,网上的信息量也不少。再观察瓶标上的信息,发现有很多标榜优质产品的信息,如在“海边酿造,晒足210天”、“出口内销品三网认证”、“酵素活性保持”、“零添加食品添加剂”和“特级酿造酱油”等。
说实话,从传统营销立场来看食圣的酱油产品,企业已经把“我是谁?”、“我有多优秀?”和“与竞争对手相比,我好在哪里?”等已经表达得淋漓尽致无可挑剔了,这样的产品只需要提炼一个核心诉求,每年投入一两个亿的广告轰它个两三年,一个能与海天相抗衡的酱油品牌或许就此诞生。
当然,这只是初看到产品后得出的一个经验性判断,毕竟我还没有品尝过它的味感,于是我让爱人做菜时选用食圣黄小鲜酱油。前天,爱人在做荤菜时特意告诉我,今天的红烧排骨是用朋友寄来的酱油。
当她把刚做好的红烧排骨搬上桌时,那黄橙橙油量油量的视觉呈现,立刻使我忍不住用筷子夹了一块放进嘴里,那股少有的鲜味感知,从我的味蕾直接翻腾开了:好吃,太好吃了!独特的酱油香和独特的鲜味,让我感觉到这个产品与众不同的品质。
我是上海人,上海菜讲究浓油赤酱,以前喜欢做菜,做菜的时候自然比较喜欢用酱油。我习惯的用法是,调咸淡用生抽,调颜色用老抽,做荤菜基本不用盐,因为用盐,我掌握不了咸淡度。我习惯使用的就是海天酱油!
后来我在东北岳父母家做饭,因为酱油是当地产的,所以做菜的时候无法掌握火候,做出来的红烧菜要么味道太咸,要么颜色红得发黑,弄得家人都笑话我。其实我知道,这是因为我使用了不同品牌的酱油,对该酱油的咸淡和色感,无法驾驭。这需要做过几次之后,才能驾驭好它的度。
展开全文朋友让我思考一下,酱油产品如何进行市场破局。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手软,我可是又拿了人家的吃的东西,手短手软两样我全都占了,所以必须要认真思考,提出一个策略创新方向,这既是给朋友一个交代,也是对酱油市场的一次创新探索。
据相关资料分析,2020年我国调味品市场总盘超过4000亿元,而酱油市场一个品类的盘子就超过了1200亿元,占了行业总盘的三分之一多;行业巨头李锦记年营收高达700多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老大。但李锦记产品线太长,在酱油单品上反而不如海天味业;海天味业2020年的营收高达227亿元,其中酱油单品就突破130多亿元,占到了总营收的60%左右,成为真正的酱油老大。
尤其是海天味业自2014年上市后,其市值就呈现出高增长状态,2019年还以近3000亿元市值超越了当时的地产龙头万科,更在巅峰时期市值达到近7000亿,被投资界戏称为调味品里的茅台。如今虽然已回落到4860.47亿元,但仍不可忽视其高增长能力,因为投资者深知,酱油对于中国百姓来说,比白酒的刚需还要强大,它的发展势头与茅台真有一拼。
海天酱油的厉害程度大家可能不知道,当厨邦酱油还在广告上拼命叫喊“晒足180天”,强调自己的酱油品质时,我们的消费者却在货架上选择了海天,为什么?因为海天味业的渠道布局严丝密缝,在所有酱油货架上它都是最有排面的,而且把酱油分成了生抽和老抽,生抽较咸,用于提鲜;老抽较淡,用于提色,使用更科学。
在市场上走访了一下,就不难发现,酱油行业的竞争其实从来就没有平息过,除了海天、李锦记、厨邦、味事达和加加等传统酱油品牌外,金龙鱼和鲁花等食用油巨头也大举进入,这直接促使行业的竞争趋向激烈;除此以外,有一些平时不注意的品牌销量也在稳步增长,如千禾、欣和、东古和万宇等。
像以前的啤酒厂一样,我知道在我国的每一个省或城市,几乎都有酱油酿造厂,自然也形成了各种地方酱油品牌。如上海的鼎丰、味美思和淘大酱油;哈尔滨的正阳河酱油和北京的金狮、老才臣和六必居酱油等,因此,也培养了很多人的饮食习惯,并因此拥有了品牌记忆带来的情感。
但随着海天和李锦记等大品牌的快速扩张和品牌影响力的增强,很多地方品牌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限制,不少企业甚至到了步履维艰的地步,受营销思维和资本影响,酱油行业开始出现两级分化,行业巨头越做越大,小品牌的地盘却日益减少,这就促使很多消费者转而选择全国性大牌,也就是说,酱油行业的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这直接给中小酱油品牌的竞争成本带来压力!
综合分析,中小酱油品牌想在酱油市场实现扩张野心,会遭遇以下障碍:
一是强势品牌障碍——酱油品牌格局已经形成,消费者也就在两三个品牌内选择,你想后来居上?起码得熬个几年,而且每年的投入不低于1-2个亿的广告投入;
二是习惯障碍——很多消费者做菜使用酱油的习惯和菜肴口感的习惯已经养成,新品牌酱油很难突破,尤其是饭店大厨,会对他们的菜品质量大大折扣,而这个危险谁都不愿意去冒!
三是渠道障碍——目前酱油的货架上已经堆满了五六家品牌,海天酱油、李锦记酱油、厨邦酱油、鲁花酱油、千禾酱油、东古酱油,虽然有小品牌如食圣黄小鲜和六月鲜,但被挤在一个小角落。每个调味品经销商基本已经有了酱油品牌,你凭什么力量能进入?
四是认知障碍——消费者的消费认知,基本都是认大品牌的,你一个陌生的小品牌,凭啥能让他们改弦更张?
但不是说中小酱油品牌没有机会,前面已经说过,酱油其实比白酒的刚需更强,白酒男性居多,而酱油男女老少通吃,甚至家家吃人人吃。必须改变营销思维,将营销的焦点从产品转向消费者,将竞争的焦点由对手转向消费者人性,这样或许还有机会!针对上述四大障碍,我站在创新营销的角度,为中小酱油品牌提供破局策略。
一、破品牌:创建全新消费者品牌
从我对整个调味品市场的洞察看出,当前所有酱油的品牌名称,100%是企业或产品属性,尚未诞生消费者属性的创新品牌。如海天,海和天与消费酱油有何关系?那就是一个商标而已!厨邦和食圣稍微接近厨房和产品,但依然与消费者无关;李锦记只是创始人名字,鲁花是食用油名字,东古和千禾更是不知所以。
如果推出具有消费者属性的品牌,则可以成为酱油行业的第一,必然引发关注;其次,有了核心的消费群体,就可以全方位取悦消费者,创造出更多营销新意。如瞄准35岁—50岁消费群体,创造男性酱油品牌,塑造新时代好男人,让男人打酱油,让男人进厨房,这就会让家庭主妇乐开了花,也让女拳们笑出眼泪;
还可以推出爱情品牌,直接瞄准80后与90后青年人群,以时尚超酷的品牌形象和产品包装,从一大堆油腻的厨房调味品中脱颖而出,创造出一款有情感温度又有时尚力量的小清新酱油品牌,这必然对海天、李锦记、厨邦和千禾等一大波老气横秋的传统品牌带来巨大挑战。
二、破习惯:创造新品类和饮食潮流
前述提及的消费者多年养成的酱油口感以及餐饮习惯,而这些习惯直接与他们使用认知的品牌产品有关,尤其是餐厅大厨,一般不会随意改变品牌产品,因为这会让他们难以掌握菜肴口感和色感;家庭饮食也一样,有时候习惯是很难被改变的。
所以中小酱油品牌在品类上不能照搬大品牌,而要根据消费者的习惯来推出具有个性化的酱油品类,如用“浓酱”代替“老抽”,用“咸酱”代替“生抽”,消费者一看自然明白该怎么用酱油;也可以用更创新的品类名称如“重色”代表“老抽”;“重情”代表“生抽”;甚至还可以推出“新派酱油”、“新一代”酱油,或“色鲜味”三合一酱油等。
当你的具体做法与大品牌完全不同,并以对立性定位,将大品牌定位成“传统酱油——传统家庭使用的”,而自己则成为了“新派酱油——时尚青年的选择”时,自然更能迎合消费潮流,这时候更多的消费者会愿意尝试,从而改变原来的食用习惯。
三、破渠道:线上引爆突袭线下渠道
当你具备上述两个创新策略时,你的产品就已经有了小小的争议,具备了破局的基础,但还不够!此时必须再往大胆里思考:能否创建中国第一个互联网酱油品牌,以超越传统的互联网调性来设计品牌名称和产品外观,从而实现在网上快速引爆为一个口碑相传的传奇。
要怎么做?首先,我们精准锁定大批青年网民和女性网民,用一种完全叛逆的做法,即将酱油调味品,当成时尚快消品一样做,从瓶子外观到外盒包装,全部用叛逆色彩叛逆文字和叛逆图案进行产品与品牌重置,彻底颠覆传统酱油认知,以引发全网尖叫为核心:我擦,酱油还可以这么做?!
然后通过事件营销将这股叛逆力量往更广泛空间引,成为酱油行业的一个创新现象的时候,此次再进行线下渠道的招商,准备大量经销商会闻风而来。作为一个全新的互联网品牌的酱油产品,你会遭受到与众不同的待遇,因为你的产品自带流量!
四、破认知:创建全新游戏规则
原来的酱油市场,其游戏规则是由巨头们制定的,因为它们有钱有势,每天都在大规模投放广告赞助很多综艺活动,在终端也是展示面最阔气的。但中小酱油品牌在这方面是弱势,这就导致消费者消费时,就会只认大品牌或自己习惯使用的品牌。
而当中小酱油品牌在经过破品牌、破习惯和破渠道之后,自然会在市场上形成一道奇特的风景。即便你做不到前面几个破的效果,但只要你给传统巨头酱油品牌定义为什么品牌?什么产品之后,你定然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比如以酱油酿造方法不同,确定分界性质的定位,将除自己以外的酱油品牌和产品定位为一个概念,这样市场上就只有两种酱油,你和其它酱油!
具体做法是提炼区隔概念,将你的原料和工艺等酿造方法,打造成一种核心技术,然后再精准提炼出一个由三个字构成的技术IP概念,并设计成图标,印刷在瓶标的醒目位置,此时,你的全新品种的酱油,将会引发消费者的关注和尝试欲望,消费者心里原来的品牌认知习惯自然被你完全瓦解。
对于食圣黄小鲜酱油,目前最需要的解决的是跟消费者发生关系。也就是说,解决了“我是谁?”之后,就必要解决消费者角度的“与我何干?”,你对产品做出的全部努力究竟是为了什么?想解决消费者的什么痛点?这个痛点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消费者不买你的酱油会失去什么?总之,当你忘记产品忘记企业,站到消费者角度,你才能发现这些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综上所述,酱油是一个强大的刚需市场,机会对于每一个调味品企业来说是均等的,但关键看企业的创新实力和对市场的野心。如果跟随大品牌亦步亦趋,你只能在市场上分一勺羹;如果与大品牌分庭抗礼,那你得自我掂量掂量有多大本钱?
但如果你具有大品牌不具有的创新实力,能够跳出调味品习惯来思考酱油产品,那么,你一定能找到一条传统品牌都忽略的新赛道,然后一骑绝尘,斜刺里冲杀出来,令传统酱油品牌大惊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