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真的太难了。在全球大通胀的背景下,他们的成本压力也蹭蹭地往上涨。但是,他们想把成本压力转嫁给消费者,却发现根本行不通。
因为日本企业赚不到钱,又不可能给员工涨薪,员工作为消费端,工资不涨就不能肆意消费。商家明目张胆地涨价吧,消费者又不愿意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日本商家们只好来了一招——偷偷涨价。这就是日本经济当前面临的尴尬局面——“缩水式通胀”(商品价格没变,但是净含量却减少了)。通俗点说就是,“减量不加价”。
为了提高利润,日本的企业有多卑微呢?卖巧克力饼干的,一袋卖150日元(折合约8.5元人民币),悄咪咪地把包装袋的饼干从16块减少到14块。卖糖果的,每颗糖切小了1克左右,硬是把原本122g的糖果减少到110g左右。而这背后,折射的无疑是企业们难以承受的成本飙涨压力。
当地时间12月10日,日本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国11月的企业商品价格指数(CGPI) 同比涨幅达到9%。这一数据表现,不仅高于市场预期(上涨8.5%),还创下近41年以来(1980年以来)的纪录新高。除了通胀压力,本国货币日元不给力的汇率表现,又进一步增加了商家的进口成本。
据了解,如果按照日元来算,11月日本批发进口物价指数的涨幅超过44%,创下有史以来纪录新高。尽管如此,由于不舍得疏远消费者,还是有50%左右的日本企业选择“躺平”,这其中主要以食品企业为主。他们不打算改变商品的价格,也不愿意在包装上做手脚。
虽然企业在受苦,但是整体来说,日本的物价还是涨不起来。日本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11月日本东京CPI同比上涨0.5%,对比欧美国家动辄“破4”、“破7”的通胀表现,日本的物价波动就犹如一潭死水。
文 | 廖力思 题 | 黄紫镓 审 | 陆烁宜
金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