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成像360度全息显示屏
这种技术是将图像投影在一种高速旋转的镜子上从而实现三维图像。
边缘消隐技术:我们在春晚、演唱会、舞台上看到的“全息”技术基本就是此类技术,将画面投射到「全息」膜上或者反射到「全息」膜上,再利用暗场来隐藏起全息膜,从而形成图像悬浮在空中的效果。
旋转LED显示技术:这种技术利用了视觉暂留原理,通过LED的高速旋转来实现平面成像,但由于LED灯条在旋转时并非密不透风,观察者依然可以看到灯条后的物体,从而让观察者感觉画面悬浮在空中,实现类似3D的效果。
全息成像技术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东西?
光,作为一种波,它具有振幅和相位两种属性。振幅信息表示强度,也就是哪里亮哪里暗;相位信息又叫波前,它表示哪里高哪里低;通常我们所说的照相,是指根据几何光学成像原理,将空间物体成像在一个平面上,但它只记录了物光波上的强度信息(哪里亮哪里暗),并没有记录位置信息(哪里高哪里低)。所以得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像。
“全息”即“全部的信息”,如果能够同时记录物光波的振幅和相位,就可以看到包含物体强度和相位的三维立体图像。
但是,记录光的强弱容易,记录具有确定光的位置功能的相位却并不容易。所以真正的全息技术其实就是指这一技术。能够同时记录光的强弱和位置,实现了这一点,全息投影它可以直接在空气中成像,可以任意换观看角度,人体可以直接从画面穿透过去。可惜的是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家机构真正实现了全息投影技术。现有的全息投影全都使用了辅助功能,借助一些影像投影技术和装置比如佩珀尔幻象、全息膜、旋转LED技术、3D后期渲染等等。全息投影技术的实现本质上和现在的电影放映技术是一样的,都是对“光”的控制。先采集所需要的内容信息,再复原这些信息,只不过电影放映技术是采集并复原平面信息,而全息投影是要采集并复原立体信息。电影放映技术是用幕布作为介质来承载内容,而全息投影终的介质其实就是空气···
全息成像
彩虹式20世纪70年代末,一种新型全息显示图像即彩虹式全息显示图像(Rainbow Hologram)问世,它可采用白光再现,图像清晰明亮,尤其适用于立体三维显示,倍受人们的重视。彩虹式全息显示图像是采用激光记录全息显示图像,用白光照射再现单色的图像的一种全息显示技术。其基本特点是在记录系统中适当的位置加入一个狭缝,其作用是限制再现光波,以降低图像的色模糊,从而实现白光再现单色的图像。有人曾系统地分析过彩虹式全息显示图像的成像过程。其基本记录方式以一步法为例,物体通过透镜成像于全息板附近,同时光路中设置一个狭缝来限制成像光的孔径。利用白光点光源以共轭方式照射全息板,便会同时再现物像与缝隙的实像。由于全息显示图像的基本作用相当于光栅,在白光照射下具有色散的作用,故不同颜色的狭缝像分布于不同的方位。当人眼从缝隙像左方观看全息板时,通过不同颜色的缝隙像便可观看到该种颜色的物像。当人眼上下移动时,物象会产生出宛如彩虹一样的颜色变化,这也是此种全息显示图像名称的由来。
彩虹式全息显示图像技术的问世给全息显示注入了新的活力,众多研究者对其进行了不断的改进与发展,并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如将记录时的单缝变为多缝,可使同一角度观看的再现像具有与实物一样的彩色,或对黑白图像进行假彩色编码。因人们对色彩的分辨能力远远超过对灰度级的分辨能力,此种假彩色化法可极大提高对图像的判读能力。近年来还提出并实现了新型的双孔径彩虹式全息显示图像和大角度环形孔径彩虹式全息显示图像。种可在普通白光扩展光源下,将再现象的分辨率大大提高,并能由一体视对平面图像合成无需配戴眼镜观看的立体三维图像。后一种则将单缝孔径变为大直径的环形孔径,从而可实现360°环视的再现像,即在白光照射下,可绕全息板转一周以观看物体所有侧面的再现像。
全息成像简介
利用白光点光源以共轭方式照射全息板,便会同时再现物像与缝隙的实像。因实际物体难以直接“嵌入”全息板,故人们采用将物体通过透镜成像于全息板的附近,同时引入参考光波与其干涉的办法来记录全息显示图像,这样记录的全息显示图像称为像面全息显示图像,它可用普通白光扩展光源再现。显然,这种全息显示图像的景深也是有限的,距全息板平面愈远的像点愈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