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是世界五大通用塑料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PVC制品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PVC年产量已达到750万吨,据预测,到2007年PVC需求量将超过1000万吨。
加工助剂在国外早期由美国罗门哈斯(Rohm & Hass)公司于1958年首先开发成功,同年推出一个牌号K-120。此后,国外许多公司开始纷纷涉足这一领域,开发出相类似的产品。70年代之后,随着PVC制品的迅速增长,加工助剂得到了广泛应用。
PVC加工助剂改性剂:抗冲类
由于纯PVC抗冲性能差、特别是低温冲击性能差,耐候性差,在很多领域应用受限。因此需要加入抗冲改性剂提高其韧性和耐候性能。
目前,冲击改性剂的主要品种有氯化聚乙烯(CPE)、抗冲改性剂(MBS)和丙xi酸酯类抗冲改性剂ACR等。其中抗冲ACR与PVC的相容性、耐候性能优于CPE和MBS,MBS的透明性与其它助剂的相容性,及抗冲性能优于ACR和CPE,CPE性能适中,但因其低廉的价格目前在国内用量较大。据统计目前全l球抗冲改性剂消费量比例为:MBS用量占45%,抗冲ACR占40%,其它占15%。
而国内比例:CPE用量占65%达到16万吨,MBS用量占24%达到6万吨,ACR用量占8%达到2万吨,其它用量占2%达到5000吨。
PVC加工助剂ACR分类:
按照粘度不同也可分为:低粘度、中粘度、高粘度;低粘度的为0.2-4.0一般用与透明薄膜、片材等;中粘度从4.0以上到11.0,一般用于型材、管材、管件等;高粘度的一般粘度在11.0-13.5,一般用于发泡板、发泡木塑等。
按照作用不同可以分为:普通加工助剂(如HF-401、175、20、801等)和发泡调节剂(如HF-90、901、922、921等);在国内发泡调节剂一般是指粘度高于10.0甚至高于11.0的丙xi酸酯类加工助剂,参考用量4.0-12.0份或更多;普通加工助剂包括发泡调节剂,润滑型加工助剂、通用加工助剂,参考用量0.5-2.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