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真空三极管、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场效应管五个阶段。
三极管: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开启了人类电声技术的先河。192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负反馈技术,使音响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逊放大器,较成功地运用了负反馈技术,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
电子管:上世纪50年代,电子管放大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时期,各种电子管放大器层出不穷。由于电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圆润,至今仍为发烧友所偏爱。晶体管:上世纪60年代晶体管的出现,使广大音响爱好者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音响天地。晶体管放大器具有细腻动人的音色、较低的失真、较宽的频响及动态范围等特点。 集成电路: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推出音响技术中的新成员--集成电路,到了70年代初,集成电路以其价格好、体积小、功能多等特点,逐步被音响界所认识。发展至今,厚膜音响集成电路、运算放大集成电路被广泛用于音响电路。
场效应:上世纪70年代,日本生产出场效应功率管。由于场效应功率管同时具有电子管纯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动态范围达90dB、THD<0.01%(100kHz时)的特点,很快在音响界流行。现今的许多放大器中都采用了场效应管作为末级输出。
音响的胆机对于音响设备而言,胆机是电子管时期出现的较早的音响产品。而且至今胆机仍然没有失去在音响设备中的地位。胆机与晶体机比较,主要有两个问题,即性能价格比和音质特点。在一千元(每台)以下的价格,因胆机无法用此价格生产,人们也不可能用此价格买到好的胆机产品,在此价格虽然能买到晶体机,但也很难买到很好的产品。就音质而言,一般来说在三万元以下同等价格的放大器,胆机的音质通常优于晶体机;在三万至伍万元这个价位上是各有千秋;在五万元以上,一般是晶体机有相对优势。胆机的优势在于特点;在伍万元以下价位的晶体机,一般来说除了在低音的力度、速度上和高音的明亮度上能优于胆机外,在音质、音色、音乐性、耐听性上均难以与胆机媲美,这是许多人共同的认识与经验。
胆机是号角音箱的“天仙配”很多号角音箱造型设计都非常美,创意十足,摆在客厅简直就是艺术雕塑品。
其中美国的家用号角箱擅长表现流行乐、摇滚乐、爵士乐、乡村乐、蓝调等,舞台感浓烈,早期以美国西电的号角箱为代表,有多款经典之作,也诞生很多经典产品。
一直以来发烧友普遍认为胆机是号角音箱的“天仙配”搭档,无论是音色还是效率,推动力和控制力,都可以说是绝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