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一体机设备功能
1. 超声波身高体重测量仪
身高测量范围:20cm~200cm,分辨率≤0.1 cm
体重测量范围:5kg~165kg,大误差≤±0.1kg
★具备计量机构颁发的计量型式批准证书。
2人体成分测量
测量系统:4电极
使用环境:5℃-40℃,RH≦80%
测量项目包含:脂肪含量、脂肪率、基础代谢、体水分量、体水分率、肌肉量、体肌肉率、蛋白质量、蛋白质率、骨盐量、体重、细胞内液量、细胞内液率、细胞外液量、细胞外液率、内脏脂肪等级
测量方式:左臂、右臂, 躯干
3全自动电子
测量方法:示波法
显示方法:数字式液晶显示屏
测量范围:压力范围:0-280mmHg(37.3KPa) 脉搏数:30-160次/分
度:血压:±3mmHg以内,脉搏:±5%以内
测量位置:左右臂均可测量
压力监测:半导体压力传感器
适合臂周:20cm-34cm
加压:隔膜式泵的加压调整方式
减压:急速排气阀开放方式
紧急排气:按动紧急排气按钮,约4秒钟空气即可排尽
肘部位置传感器: 电子肘部位置传感器,并有指示灯提示手臂放置位置是否正确 (准确定位肱动脉,提高测量精度)
臂筒角度调节:自动上、下浮动式臂筒(针对身材较高人士具有良好的测量保证)
设计:机身及袖套全部采用材料,具有良好卫生条件
4红外线体温计
测量范围: 人体模式: 32-42.9℃
显示位数:±0.1摄氏度,测量精度±0.2°C (±0.4°F)
响应时间:1秒
感温部:红外耳温或额温
5
测量范围: 35-(±2%正常状态,±3%运动或弱灌注)
脉率范围:30bpm-240bpm
误差值: ±2%
6心电测量(单导):
方式:单导心电检测仪
性能:心电波形监测,具备30秒快速测量和10小时持续测量两种测量模式,实时采集22.5小时连续检测心电波形,测量结束后可自动分析结果,多达17种结果分析。
企业数字化健康服务方案
当下企业职员的亚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上班族普遍的亚健康现状,为企业提供数字化健康服务成为解决亚健康问题的有效方法。企事业单位使用数字化的管理手段,可以清晰地掌握员工的健康状态、保持企业持续活力,洞察组织健康风险问题,包括降低企业对员工健康所承担的风险;减少企业医疗费用的支出,降低企业的经济风险和员工职业病及亚健康对工作的影响;同时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忠诚度和构建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体系。
通过数字化的技术与手段,本着为企业健康服务运营成本做减法,帮助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成效做乘法的想法,为政企系统、企事业单位及健康管理机构等量身打造的健康检测和数据管理系统--自助健康设备,集身高、体重、人体成分、体温、血氧、血压、心电、中医体质、血糖、尿酸、胆固醇、、尿液分析、血红蛋白等多项检测项目,并集成数据管理功能。以员工身心健康及职业安全健康为基准,依托于健康小屋的软硬件设施,并制定出健康评估及健康管理方案,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本机适用于使用场景包括体检机构、医院、社区、健康小屋、养老中心、、银行、企业、学校、等。
DK-i200智能体检一体机功能和参数
一、身高测量:
方式:超声波探头身高测量
性能:超声防干扰设计,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测量精度高,站位靠前靠后都可以识别,实时温度补偿
范围:20-210cm 精度:0.5cm
二、体重测量:
方式:高精密平衡梁式压力传感器测量体重
性能:具有偏心负载功能,灵敏度高,测量快速,耐疲劳,寿命长
范围:5-220kg 精度:0.1kg
三、体型指数测量:
性能:国际通用体格指数(BMI),自动计算(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偏瘦:小于18.5,正常:18.5---23.9,偏胖:24---28,肥胖:大于28
四、血压脉搏测量(选配):
方式:日本松下臂式
性能:示波测定法全自动测量高压低压范围,心率,测量
范围:血压:0-280mmHg(0-37.3kpa)脉搏:30-160times/min
精度:压力:±3mmHg(±0.4kpa)内脉搏数:±5%
五、:
方式:人体4电极智能测量
性能:人体电阻法测量人体脂肪率,水分,基础代谢等多种健康信息,手握脂肪把手,即可测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中华中学会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流行病学、体质多次论证而建 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