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要十分重视农业节水措施的推广。这可采用水稻旱育稀植、抛秧、地膜覆盖、秸秆还田、深耕松土、中耕除草、耙耪、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以提高土壤对天然降水的蓄集能力和保墒能力。施用化学保水制剂,引进和优选抗旱品种和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等,也是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在于旱缺水地区应大力推广普及。 节水灌溉应用的领域: 温室,无土栽培,大棚,绿化,园林,废水再利用等等 作物和绿地植被从种子萌发以及成长的全过程都需要水参与光合作用。但植株消耗的水分99%以上是用于叶面蒸腾和株间土壤蒸发,以调节作物体温、改善小气候和向植物体内输送养分。没有适量的水分供应,作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抑制和损害。其中管道式是利用竹管或粘土烧制成的玩管、瓦片埋在地下40~60厘米处,管径5~15厘米,管道间的距离因土壤性质而变动。持续缺水,作物就会干旱致死。
为了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主动影响和控制作物生长,灌溉技术出现并逐步得到了发展。灌溉是利用人工设施,将符合质量标准的水,输送到农田、绿地等处,补充土壤水分,以改善植物的生长发育条件。中国是世界上发展农田灌溉zui早的国家之一。秦汉之前对农田灌溉称为“浸”,到汉代有称“溉”或“灌”的,西汉时“灌浸”和“溉灌”、“灌溉”并用。唐以后习惯用“灌溉”一词,并沿用至今。可选液态或固态肥料,如氨水、素、硫、铵、一铵、二铵、化钾、硫钾、硝钾、酸钙、镁等肥料。就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而言,主要又分为地面灌溉、浇灌、科学灌溉等。
特别是氮的淋洗。通常的水溶复合肥料当中含尿素、硝态氮,这两种氮源是很容易被淋洗掉。过量的灌溉常常表现出了缺氮症状,叶片发黄,植物生长受阻。
二是施肥之后的洗管问题。一般先滴水,等到管道完全的充满水之后开始施肥,原则上施肥时间越长越好。施肥结束后要继续滴半小时清水,将管道内残留的肥液全部排出。许多用户滴肥后不洗管,冉后在滴头处生长藻类及微生物,导致滴头堵塞。准确的滴清水时间可以用电导率仪监控。具体方法:一是灌清水时,先将施肥器的吸管阀门开放,此后将阀门开至,再接通有压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