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丝的头端设计是决定导丝头端可控性和柔韧性的决定因素,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直达头端(core-to-tip)设计和塑形导丝(Shaping Ribbon)设计:核芯直达头端设计具有较好的触觉反馈、推送性和跟踪性,易于操控且头端 硬度强,适用于高阻力病变和穿支架网眼。塑形导丝的核芯未达导丝的顶端,而是靠塑形导丝与顶端相连接,具有较好的柔韧性,适用于迂曲、成 角的病变。
导丝的发展源于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认识与实践,反过来导丝的发展也促进的冠状动脉疾病的诊疗。1979 年,Andreas Gruentzig 进行了世界首例应用球囊行冠状动脉成形术,采用的是在球囊的顶端固定一个无创的导丝,因而它成为很早被应用的导丝。然而这种导丝很难通过弯曲、成角、钙化、分叉和严重的偏心病变,从而导致非常低的球囊通过率。
导丝产品的临床使用性能主要通过一下几方面加以判断:支撑力(垂直导丝用力使得导丝发生弯曲的力)、柔韧性(导丝随血管弯曲程度变化的能力)、跟踪性(导丝沿血管解剖结构行走的能力)、扭控性(从导丝近端到导丝顶端传递扭矩的能力)、触觉反馈(从导丝近端感受导丝头端接触物体及对物体性状的反馈)、可视性(导丝不透射线性,利于导丝在体内的定位)。
导丝的焊接工艺流程过程及方法:导丝又称导线,它是荧光灯外引入电能至灯管内是灯管工作的通道。导丝的加工,比较陈旧的方法是用电弧碰焊与点焊机结合的手工加工方法,此法由于生产率低、加工质量差,已经被淘汰。目前都在导丝机上加工,质量也较好控制。导丝机焊接导丝,目前在国内有用氢氧焰焊接(氢氧发生器,氢氧机,氢氧水焊机,水焊机)和电弧焊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