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重要股东频频减持的背后,百川畅银上市两年来在发电项目数量保持增长的情况下,业绩却连续下滑。
第二、三、四大股东齐减持
7月17日晚间,百川畅银发布董事辞职公告称,由公司股东北京红杉铭德股权投资中心提名的董事潘雯,辞去百川畅银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据了解,红杉铭德是国内著名投资机构红杉资本旗下投资基金(下称红杉资本),2017年以17元/股的价格出资15341万元,投资百川畅银902.44万股,占股5.62%(IPO后),位列公司第二大股东。2021年5月百川畅银成功上市,为红杉资本创造了可观的收益。
2022年7月5日,红杉资本持有百川畅银股份限售期届满后发布减持公告,拟在3个月内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3%。截至减持计划届满,红杉资本共减持260.7万股,持股比例下降至4%,合计套现7389万元~8021万元。
根据减持规则,红杉资本持股比例低于5%后,后续减持不需发布公告。公司股份变动显示,2022年四季度至2023年一季度,红杉资本再度减持合计320.86万股。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红杉资本持有百川畅银320.88万股,现价市值约8022万元。
持续减持后,潘雯此时退出百川畅银,引发投资者“红杉资本要清仓退出”的猜测。
此时,百川畅银的另一重要股东,亦有动作。
7月17日晚间,伴随潘雯辞职的还有两份喜忧不一的公告。第一份公告是惊喜:公司合计持股5%以上股东上海建新及一致行动人减持期届满,其间未减持公司股份。
第二份公告则是上海建新及一致行动人计划在6个月内清仓减持所持有百川畅银5.1%股份。
信息披露显示,上海建新及一致行动人均为私募基金,同属力鼎资本管理。力鼎资本是百川畅银上市的最大赢家之一,作为百川畅银首家投资机构,上市时合计持有百川畅银5.11%股份。
作为陪伴百川畅银最久的投资机构,力鼎资本在公司上市后动作频频。
2022年6月3日,刚过解禁期的力鼎资本便发布清仓减持计划,2022年12月27日减持期满,仅减持3200股,并于当日再度发布清仓减持计划。本次已是力鼎资本股份解禁后第三次清仓减持计划。
百川畅银在投资者互动中回复称,力鼎资本对股价有预期目标,达到目标才会触发减持。
此外,百川畅银第三大股东光控郑州,在2022年四季度同样开启减持模式。截至2023年一季度,共减持299.08万股,持股比例降至2.74%。
有行业人士认为,机构作为IPO前基石投资人,百川畅银上市后获利退出是正常行为。
利润依靠补贴,业绩上市即下滑
或受股东减持及潘雯退出影响,百川畅银股价连续4天下跌,合计下跌17%。截至7月21日收盘,百川畅银股价报收25元/股,市值40.11亿元。
事实上,百川畅银近一年股价一直处于低位。2021年5月25日,公司上市当天股价暴涨289.6%,最高站上73.68元/股。短暂的热度过后,百川畅银股价一路下滑,最低跌至21.2元/股,近一年一直在震荡。
股价不振、股东纷纷减持的背后,业绩下滑或是主因。
通过查询财务信息发现,百川畅银业绩上市即巅峰:2021年至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9932万元、44496万元,同比下降3.74%、10.89%;净利润分别为10791万元、3569万元,同比下降12.7%、65.43%。
公司在年报及投资者互动中解释称,公司业绩下降因“新增项目”未确认的补贴收入较少,部分项目因合同到期、气量减少等原因撤场停产或减容。
据了解,百川畅银成立于2009年,主营生物质发电业务,在垃圾填埋场内建设发电项目,利用收集垃圾填埋后产生的填埋气发电,出售给电网公司,属于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
百川畅银自成立以来专注于垃圾填埋发电业务,是国内主要服务商之一。招股说明书披露,2016年至2019年,公司运营的垃圾填埋发电项目并网装机总量均占全国20%左右。
但招股说明书也曾披露行业面临下滑的现状,《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提出大力提升垃圾焚烧处理能力,生活垃圾日清运量超过300吨的地区,要加快发展以焚烧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到2023年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在生活垃圾日清运量不足300吨的地区探索开展小型生活垃圾焚烧设施试点。
垃圾填埋正处于行业下行期,特别是大型填埋场,逐渐被垃圾焚烧代替。招股书披露,百川畅银因垃圾填埋场发电量大幅下降、填埋量提前饱和、封场、区域调整等原因导致公司发电项目撤场数量持续增加,2017年至2020年分别为1个、4个、6个、7个。
面对业绩下滑,百川畅银进行了多领域转型。上市后,百川畅银发行4.2亿元可转债,投资沼气综合利用项目和移动储能项目;2023年设立浙江百川新能源、百川未来新能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光伏发电和半导体业务;和金鼎安全签订关于瓦斯电站运营合作协议;出资1亿元投资光热发电及熔盐储能等新能源领域基金。
由于扩张业务设立期较短,目前产生效益较低,具体转型成效还需时间验证。
项目数量持续增长,营收反而下降
生物质发电业属于新能源发电,同样对政府补贴依赖性较强。公司除了正常出售标杆电价外,还需要把发电项目上报政府补贴,项目审核通过被列入补贴清单后,即可享受部分政府补贴电价。
2018年至2020年,百川畅银电价补贴收入分别为10891万元、15628万元、16824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34.69%、33.67%、32.43%。
税收优惠也是百川畅银生存的关键,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公司可享受增值税100%即征即退、企业所得税三年免除三年征半。
2019年至2022年,公司以退税为主的其他收益分别为2651万元、5027万元、5461万元、4283万元,占当期净利润分别为21.76%、39.24%、50.61%、119.97%。
由于行业特殊,百川畅银会计制度也较为特别。公司IPO问询函回复中表示,因为公司前期申请补贴的项目全部通过,所以项目通过补贴审核不存在不确定性,便把尚未通过补贴审核的项目,预计未来通过后可以产生的补贴金额计入到当期收入中。
2020年初行业政策发生变化,《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采取“以收定支”的确定方式。百川畅银根据政策修改会计制度,将未纳入补贴项目的预计未来补贴金额不再计入当期收入,而是计入合同资产,等项目正式纳入补贴后再计入收入并转入应收账款。
百川畅银近些年新投建发电项目较多,申请政府补贴需要一定的时间流程,不能把这部分项目预计未来通过后产生的补贴计入当期营收,对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事实上,百川畅银上市后营业收入不仅不增长反而连续下降,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1873万元、49932万元、44496万元。
百川畅银称因2021年、2022年新增项目未确认补贴收入为2401万元、3430万元,并且部分项目因合同到期、气量减少影响而停产,近两年投产项目以小型项目为主,规模效应下降。
招股说明书披露,补贴电价为0.25元/千瓦时,各地标杆上网平均电价约为0.35元/千瓦时。这意味着2021年、2022年新增项目虽补贴金额未能计入收入,但标杆电价贡献收入约为3360万、4803万元。
2021年、2022年在新增项目营业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公司整体收入连续下滑,说明原有项目营收出现大幅下降。
百川畅银在2022年年报中表示,近两年新投产的项目以小型项目为主,导致规模效应下降。
但公开信息显示,百川畅银2018年至2023年一季度(2022年度数据未披露),公司垃圾场发电项目分别为65个、73个、82个、94个、107个。2020年至2023年一季度并网装机容量分别为171.25MV、188.01MV、186MV(2022年度数据未披露)。
项目总数量呈增长趋势,并网装机容量也并未明显下降,这种情况下营收大幅下滑,但百川畅银未详细披露停产或减容项目的具体数量和信息。
在营收连续两年下降的同时,公司营业成本却并未同步下滑。财报显示,公司发电项目折旧和摊销存在小幅上升,导致净利润持续下滑。
7月19日,大河财立方记者致电百川畅银董秘韩旭,并按其要求将采访提纲发至公告邮箱后,始终未见回复。7月20日,记者再次致电韩旭并发送短信,截至发稿,始终未有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