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河南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在郑州召开,围绕“发挥政府投资性资本的引领作用,推动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进行专题议政。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王仲田发言时建议,打造若干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集团、创业风险投资集团,作为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培育形成锚定“两个确保”目标的骨干攻坚力量。
【建议1】发挥好我省政府投资性资本的引领作用
“要积极发挥我省政府投资性资本的引领带动作用,撬动各类资本加大力度布局投资我省高技术产业,推动我省国有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王仲田介绍,政府投资性资本是克服市场失灵、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宏观政策工具。政府投资性资本主要涵盖政府直接投资,比如股权投资、战略产业投资,以及产业引导基金等间接投资。政府投资性资本是重要生产要素,具有“连接器”“粘合剂”“放大器”功能,可以把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域的资本组合起来,结成投资和利益共同体,实现以资本聚技术、聚人才、聚资源的效能,形成强大的社会生产力。
为深入研究我省政府投资性资本引领推动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有效方式,按照省政协党组2023年工作要点和协商工作计划,省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专业力量,细化研究方向、明确研究重点,组织调研组到安徽省、上海市、四川省和我省郑州、新乡、焦作等地广泛开展调研,多层次、多方面深入研讨交流。
通过调研了解到,经过几十年发展和积累,以省、市两级为主,我省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政府投资性资本。以省级为例,省投资集团、交投集团、豫资控股集团、水投集团、农开公司、航投公司等公司在各自领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要充分认识政府投资性资本不同于一般产业资本的特性,赋予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发挥好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更好服务省委省政府战略布局,更好推动现代化河南建设。”王仲田表示。
【建议2】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若干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集团
王仲田介绍,高技术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投资风险高等特点。在高技术产业早期发展过程中,存在融资难度大等问题,需要政府主动介入,从宏观政策和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
“政府资本能够扶持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高科技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王仲田表示,政府投资性资本改变过去传统的财政直接补贴方式,逐步转变为基金间接投资的方式,充分体现政府产业布局的鲜明政策导向性,发挥有限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与社会资本形成合力,为相关企业提供优质的股权资本支持,助推其更好成长。同时,各类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从而推动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以政府投资性资本推动创新发展和高水平招商,先进省市的实践值得借鉴。”王仲田介绍,比如,合肥市通过发挥政府投资性资本引领带动功能和孵化培育作用,以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大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抓手,成功实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驱动合肥产业创新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强大引擎。“合肥模式”已成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典范,为政府投资性资本的市场化运作提供了现实样本。
近年来,我省政府投资平台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作用突出,但同时,在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和投资方面空间还很大。建议打造若干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集团、创业风险投资集团,作为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培育形成锚定“两个确保”目标的骨干攻坚力量。
【建议3】突出中长期考核重要性,建立科学容错纠错机制
资本是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纽带,是发展经济的方式和手段,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不过,目前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与市场化激励机制、容错机制之间存在着一定矛盾。比如,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工作要求,与高技术产业“投早投小、投长投新”的现实环境和风险属性存在矛盾,一些政策边界和责任认定存在模糊地带。
王仲田提出,建议对投资性资本的考核,应更加注重考核其完成产业投资特别是招投联动型投资情况,引导政府投资平台把主要精力转向资本招商和优化产业布局的实际效果上来。要突出中长期考核的重要性,引导投资平台追求和提高资本的长期回报水平。对资本招商重大投资项目决策风险,应建立科学可行的容错纠错机制。同时,加强对投资性资本融资合规性和资本流向期货、股票市场合规性的监管,防范风险外溢,切实构筑好资本“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