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税务部门组织税费收入31.7万亿
1月31日,国家税务总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我国税收运行的总体情况。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税务部门组织税费收入31.7万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6.1万亿元(未扣除出口退税),社保费收入7.4万亿元,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据悉,在去年的税费支持政策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受益主体,近八成个体工商户在2022年无需缴纳税款。
亮点 1
近八成个体工商户在去年无需缴纳税款
1月31日,国家税务总局举行新闻发布会。2022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近八成个体工商户在2022年无需缴纳税款。
4.2万亿元中,累计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2.46万亿元,超过2021年全年办理留抵退税规模的3.8倍;新增减税降费超1万亿元,其中新增减税超8000亿元,新增降费超2000亿元;办理缓税缓费超7500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道树介绍,在2022年的税费支持政策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受益主体,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7万亿元,占总规模的比重约四成;另外,近八成个体工商户在2022年无需缴纳税款。
从各行业情况看,制造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近1.5万亿元,占比35%左右,是受益最明显的行业。同时,餐饮、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受疫情影响较重的服务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8700亿元,缓解了市场主体遇到的困难。
亮点 2
企业每百元营收税费负担下降2.7%
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税务总局对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调查显示,2022年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税费负担下降2.7%,其中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分别下降15.4%和14.2%。
2022年,我国实施系列税费支持政策,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在政策支持下,2022年,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1315万户。截至2022年末,全国涉税市场主体总量达到8407万户,较2021年末增长6.9%。
制造业受益明显,2022年,全国制造业重点税源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税费负担同比下降3.4%。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制造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1%,比全部企业高1.9个百分点。特别是享受留抵退税政策的制造业企业,购进金额同比增长8.2%,比没有享受留抵退税政策的制造业企业高4.5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业方面,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9%。特别是享受留抵退税的高技术产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5%,比没有享受留抵退税的高技术产业企业高2.1个百分点,支持了新动能的成长。
亮点 3
挽回留抵退税及各类税款损失155亿
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局长江武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通过严厉打击骗取或违法违规取得留抵退税行为,2022年,全国共计挽回留抵退税及各类税款损失155亿元。
去年4月1日起,我国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并同步开展打击惩处骗税工作。税务、公安、检察、海关、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六部门建立了常态化打击虚开骗税工作机制。
截至2022年底,全国税务稽查部门累计查实7813户涉嫌骗取或违规取得留抵退税企业,六部门联合打击虚开骗取留抵退税团伙225个,共计挽回留抵退税及各类税款损失155亿元。
此外,去年税务部门聚焦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集中查处了一批偷逃税大要案件。江武峰表示,去年税务部门对部分高风险行业开展专项整治,特别是持续加强文娱领域综合治理,组织查处了一批演艺明星和网络主播偷逃税款案件,有力规范了行业税收秩序。
与此同时,不间断曝光涉税违法典型案件,起到警示教育作用。2022年全年,税务部门累计曝光716起骗取留抵退税案件、22起虚开发票和骗取出口退税案件、10起涉税中介及其从业人员违法违规案件、6起演艺明星和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件,释放了“偷骗税必严打”“违法者必严惩”的强烈信号。
2022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累计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2.46万亿元,超过2021年全年办理留抵退税规模的3.8倍;二是新增减税降费超1万亿元,其中新增减税超8000亿元,新增降费超2000亿元;三是办理缓税缓费超7500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道树
税务部门再曝光7起涉税违法典型案件
1月31日,部分地区税务部门曝光7起涉税违法典型案件,涉及北京、山东青岛、安徽安庆、湖南益阳等多地,其中3起为虚开增值税发票相关案件,其余还包括骗取出口退税、骗取留抵退税、加油站偷税案件等。
骗取出口退税案件
北京市税务、公安、海关、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依法查处北京市某贸易公司等2户出口企业骗取出口退税案件。
经查,北京市某贸易公司等2户出口企业,通过将不予退税的金、银等贵金属进行简单加工,伪装成高性能导线、空心电感器等可退税产品出口等手段骗取出口退税。
北京市税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相关规定,追缴骗取出口退税13084.62万元,不予退税11718.97万元。税务部门依法依规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收网行动。近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主犯杨某辉因犯骗取出口退税罪被判处无期徒刑,8名从犯因犯骗取出口退税罪被判处5年至7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骗取留抵退税案件
近期,青岛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根据税收大数据分析线索,依法查处了青岛百茂森商贸有限公司骗取增值税留抵退税案件。
经查,该公司通过个人收取销售款隐匿公司销售收入、减少销项税额、进行虚假申报等手段,骗取留抵退税49.33万元。税务稽查部门依法追缴该公司骗取的留抵退税款,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相关规定,处1倍罚款。
涉税中介人员参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
2021年12月,安徽省安庆市警税联合行动,依法查处一起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成功打掉2个虚开发票犯罪窝点。
经查,2名涉税中介人员通过提供财务记账服务、编造财务数据资料等方式,在没有真实业务发生的情况下,直接设立或帮助相关空壳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价税合计12.32亿元。目前,上述2名涉税中介人员及1名空壳公司实际控制人因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被判处3年至11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依法追缴违法所得。除此之外,安庆市税务部门依据《涉税专业服务监管办法(试行)》规定,将不法涉税中介及其法定代表人丁某某列为重点监管对象,纳入涉税服务失信名录,其所代理的涉税业务,税务机关不予受理。
加油站偷税案件
湖南省益阳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根据相关部门移送线索,依法查处了桃江县某加油站偷税案件。
经查,该加油站在出租经营期间通过隐匿销售收入、进行虚假申报等手段,少缴增值税等税费764.78万元。税务稽查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相关规定,对该加油站依法追缴少缴税费款,对少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1.5倍罚款,并将该加油站涉嫌税收违法犯罪的线索问题移送公安机关。目前该加油站法定代表人唐某某因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逃税罪等数罪并罚,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5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案件
近期,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税务局第一稽查局根据税收大数据分析线索,依法查处了大兴安岭某食品有限公司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案件。
经查,该公司通过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等手段,少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累计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574份,价税合计金额4218.37万元。目前,税务部门已将该案虚开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虚开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案件
2021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警税联合行动,依法查处一起虚开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案,成功捣毁以杨某某为首的虚开团伙。
经查,该虚开团伙注册多家空壳公司,在没有真实交易的情况下虚开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5202份,价税合计金额4.8亿元。目前,该案已由公安部门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件
2021年1月,厦门市警税联合破获一起虚开增值税发票案,成功摧毁1个虚开发票团伙。
经查,该犯罪团伙控制多家空壳企业,在没有真实业务交易的情况下,累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2101份,价税合计金额2.19亿元,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9365份,价税合计金额5.13亿元。目前,该案5名犯罪嫌疑人已由公安部门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美国劳动力成本涨幅缓和显示通胀放缓迹象美国雇佣成本在2022年最后几个月的上涨速度低于预期,进一步表明通胀有所放缓,为美联储本周以较小幅度加息提供了更多依据。
劳工部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第四季度雇佣成本指数(衡量工资和福利的宽泛指标)上涨1%。劳动力成本已经连续六个季度至少上涨1%,延续了此前创下的自1996年以来的持续时间最长的纪录,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为增长1.1%。
该数据与其他显示薪资增长正在放缓的指标一致,但仍不足以让美联储确信这种通胀压力已完全平息。美联储官员坚持认为其任务还远没有结束,这可能导致他们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将利率维持在高位。
上一季度薪酬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服务提供商的雇佣成本下降。
不同于月度就业报告中的薪资指标,雇佣成本指数不因各行业间的就业形势变化而扭曲。最新的非农就业报告将于本周发布,预计平均时薪增长将有所放缓。
雇佣成本指数同比上涨5.1%,略高于上一季度。然而,美联储密切跟踪的一项指标——剔除支付激励性薪酬工种的就业成本减速。
随着员工流动率下降,一些雇主放缓招聘或裁员,劳动力成本增长大多从纪录高位回落。亚特兰大联储银行的工资增长追踪指标12月放缓至6.1%,为七个月来最低。
然而,许多公司仍难以吸引和留住员工。面临通胀和对劳工的竞争加剧的情况,美国最大的私营部门雇主沃尔玛将其起薪上调了17%,而花旗集团将把投资银行部门初级员工的薪酬提高多达15%。
薪资水平很大程度上没有跟上通胀水平,对许多家庭造成了财务压力。12月经通胀调整的消费者支出连续第二个月下跌,而储蓄率上升,表明美国人可能正为迎接更艰难的时期做准备。
赴欧洲GDR融资继续升温 20家公司发布项目进展情况1月份,A股上市公司赴欧洲发行GDR(全球存托凭证)热情持续,不仅参与公司数量越来越多,项目进展也频频刷新。
1月31日,百克生物发布公告称,拟发行GDR并在瑞交所上市。记者梳理相关上市公司公告发现,1月份共有20家上市公司披露GDR项目相关进展。其中,6家上市公司筹划GDR项目,14家公司更新GDR项目状态。
受访专家表示,受利好政策影响,去年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成功实现GDR上市,今年GDR有望成为上市公司境外融资主渠道之一。此外,随着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也将吸引优质境外企业来华发行CDR(中国存托凭证)。
6家新成员选定瑞交所
进入2023年,赴欧洲GDR上市队伍再度扩容,1个月里已纳入6名新成员。除了前述的百克生物,新天绿能、康希诺、四川路桥等5家上市公司均于1月份表示,拟发行GDR并在瑞交所上市。
华鑫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严凯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对上市公司而言,可以充分利用国内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与境外资本市场实现对接,助力公司国际化发展。
从上市公司发行GDR的目的来看,通常是为了拓宽境外融资渠道,满足国际业务发展需要。如百克生物称,公司发行GDR募集资金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拟用于公司研发、生产和商业化能力的建设,进一步深化公司国际化布局。
“上市公司发行GDR有助于加快促进企业国际业务增长,加强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投入,深化全球战略布局,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及全球影响力。”花旗银行存托凭证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徐科珍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1月份有14家上市公司的GDR项目取得新进展,距离发行上市更近一步。具体来看,14家中5家的GDR项目获瑞交所监管局附条件批准,8家项目获证监会受理,1家项目获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记者注意到,上述14家公司中,包括盛新锂能、天赐材料等多家锂电龙头企业。此前成功实现GDR上市的公司中,杉杉股份、格林美、国轩高科等公司也均来自锂电行业,且颇受海外资本青睐。例如,格林美GDR发行认购获全球超过50家机构投资者参与,认购额度为计划发行额度的261%。
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执行董事付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来看,不少锂电龙头企业发行GDR,获得众多优质海外机构投资者的认购,得到了境外投资者的认可,预计今年GDR将持续升温,成为上市公司境外融资主渠道之一。
严凯文认为,作为上市公司境外融资的重要渠道,GDR融资会获得越来越多上市企业关注,今年发行GDR的上市公司数量将会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东向业务引业界期待
自去年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新规发布后,先后有明阳智能、科达制造、杉杉股份等10家上市公司GDR成功登陆欧洲证券市场。与此同时,关于东向业务的发展,监管部门也释放出积极信号。
去年12月份,监管部门多次表态,吸引境外优质上市公司来华发行CDR.去年12月初,深交所副总经理唐瑞在第四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欢迎海外企业“走进来”,支持来深交所发行融资型CDR,发挥区位优势,拓宽双向融资渠道;去年12月底,上交所官网发文称,将继续优化互联互通机制安排,加强与全球主要证券市场的合作,吸引境外优质上市公司来上交所发行CDR。
严凯文表示,监管部门欢迎海外企业“走进来”。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东西向业务的打通,对于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意义重大。境内外资本可以更加方便地流动,从而提高市场效率,加强国际合作。
付饶表示,随着互联互通相关制度安排不断完善,将进一步便利境内外投资者跨境投资,促进企业跨境融资,并吸引境外优质上市公司来华发行CDR。
明辉国际(03828)发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收入约8.91亿港元,同比增长49%;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81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690万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拟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据悉,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约1.98亿港元。因集团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加强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润率产品的销售),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个百分点至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