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莱(301258.SZ)发预增,年度净利润1.67亿元-2.03亿元,同比增长38.93%-68.88%
智通财经APP讯,富士莱(301258.SZ)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7亿元-2.03亿元,同比增长38.93%-68.8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57亿元–1.93亿元,同比增长36.03%-67.22%。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主要驱动因素来自核心产品颗粒硫辛酸的量价齐升。报告期颗粒硫辛酸欧美市场需求旺盛,公司订单充足,推动颗粒硫辛酸销量增加。报告期内颗粒硫辛酸售价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主要源于2021年下半年对产品提价的顺利传导。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广东春运返程客流持续高位运行 航空铁路多项客流数据刷新纪录今年春节期间,白云机场航班起降架次和旅客吞吐量均创下近三年春节之最;假期最后一天,广州南站单日开行列车、到达旅客人次均刷新该站历史记录……1月29日,广州举行“抢机遇拼经济抓发展”主题发布之春节文商旅融合发展和保障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铁路、民航等部门发布2023年春节假期客流数据。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运行控制中心副主任彭晓琳介绍,今年的春节,白云机场整体运行平稳有序、客流增长迅猛,客流继续保持全国机场首位,刷新近三年来春节“客流总人数”和“单日接送旅客人数”等多项纪录。
春节期间(1月22日至28日,初一到初七),白云机场七天起降航班8282架次,日均1183架次,与2022年同比增长27%;接送旅客110.72万人次,日均15.8万人次,与2022年同比增长76.3%。从1月23日正月初二开始,白云机场客流突破14万,并连续六天不断刷新单日接送旅客纪录。彭晓琳表示,目前春运已经过半,统计至1月28日,白云机场春运前22天共计起降航班2.53万架次,接送旅客306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1.32%和50.87%。
2023年春节是“乙类乙管”政策实施后的第一个公众假期,出游需求集中释放。彭晓琳认为,连日来各大权威机构公布的春节假日市场数据充分表明,旅游业已经全面转入出游意愿、消费预期和产业信心全面增长的新阶段。
“接下来,白云机场将积极协调各航空公司优化航线网络布局,加快国内业务恢复,推进国际市场复苏。重点推动RCEP成员国家、中东地区等航线开拓,持续巩固东南亚、南亚、非洲、大洋洲市场优势,攻坚欧美市场,争取航线新突破,为旅客出行、物流运输提供保障,担当起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推进过程中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的责任,全力助推广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彭晓琳表示。
铁路方面,1月21日至27日,广州地区铁路发送旅客157.3万人,同比增长55.5%,恢复至2019年的63.9%;到达旅客196.4万人,同比增长38.1%,恢复至2019年的73.3%。
中国铁路广铁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部总工程师彭翔介绍,自1月24日起,随着返程客流逐步回升,广州地区的到达旅客人次明显增长,并在1月26-27日达到最高峰。1月27日,广州地区到达旅客达到60.6万人次,其中广州南站当日到达43万人次,刷新了该站历史记录。
为更好满足旅客出行需求,春节期间,铁路部门共安排广州地区开行旅客列车4001对,其中动车组3531对,普速列车470对,同比增加288.5对,其中1月27日广州南站开行营业列车574对,刷新该站建站以来历史纪录。
“节日期间,主要以短途探亲和旅游客流为主,但部分长途旅游方向较前两年仍呈现不同态势。”彭翔分析指出,1月21日至1月23日,广州地区出发往云南、四川以及省内部分旅游热门方向的列车预售出现较以往少有的紧张情况,说明民众出行旅游热情开始释放,为此铁路部门及时组织恢复了广州往昆明、成都、湛江、潮汕等方向列车22对。
此外,随着返程客流高峰到来,为做好到达旅客疏运工作,自1月26日夜间起,广州地区主要客站包括高铁站开始通宵运营,迎接各地返穗旅客,1月27-28日凌晨0-6点,广州南站到达夜间列车日均达100趟次。
“后续广州地区还将迎来元宵节前后以及2月中旬大专院校学生返程等几个小高峰,我们将继续加强运力和服务保障组织工作,做好节后市民出行的保障工作。” 彭翔说。
兔年化工板块有哪些机会?来源:期货日报
2022年,化工品供需矛盾凸显,能源价格一度大涨,化工品受到油价上涨的推动走高。然而,受到强成本与弱需求的挤压,国内化工品大多陷入低估值、低开工的困境。2023年,国内经济向好预期、市场消费回升将为化工品带来持续回升的动力,但是化工板块能否出现“青云直上”的品种,更多取决于每个品种的供需修复程度。
估值修复是化工品市场投资主线
庞春艳 吴刚
油价稳中有升,化工获得支撑
2022年上半年,在国外消费复苏的背景下,Brent油价从80美元/桶附近攀升至120美元/桶以上,下游化工品被动跟涨;下半年,国际油价转跌,国内化工品同步走弱。2023年,原油市场逻辑将围绕供需展开,预计供应增速放缓,而需求呈现分化。发达国家的消费经过2022年快速恢复后,2023年面临需求衰退的风险,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消费增长将成为支撑国际油价的核心。
欧盟针对俄罗斯成品油出口的制裁令将在2月5日生效。俄罗斯2022年原油产量为1070万桶/日,2022年12月原油出口量为486万桶/日, 成品油和炼油制品出口量达到275万桶/日。由于国际地缘政治冲突不断,若欧盟针对俄罗斯成品油出口的制裁生效,2023年俄罗斯原油产量存在下滑170万—200万桶/日的风险。由此看来,原油供应端依然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IEA月报预计,2023年全球原油供应增长预期放缓至100万桶/日,显著低于2022年的470万桶/日。此外,OPEC秘书长重申OPEC+将“不惜一切代价”保持石油市场的稳定。
此外,OPEC在 1月17日公布的《石油市场月度报告》显示,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以及稳经济和保增长政策持续发力,预计2023年中国将提高石油进口配额,原油日均需求将增加51万桶,同比增长3.83%。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我国进口原油4807万吨,环比增加133万吨,增幅2.85%;我国原油加工量为5988万吨,同比增长2.5%。从全球来看,2022年原油日均需求量为9955万桶。2023年,虽然美国和欧洲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原油需求增幅有所下降,但是来自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原油需求量或许可以弥补发达国家的需求萎缩量。市场预计,2023年原油日均需求量将增加222万桶,至10177万桶,增幅为2.2%。整体来看,消费恢复有望成为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的核心力量。
综合来看,2023年全球原油及成品油结转库存偏低,供应端有OPEC托底和俄罗斯制裁的不确定性。随着我国经济复苏,需求增量对冲欧美需求下滑,预计国际油价重心将随着北半球成品油需求的季节性转好而逐步抬升,从而对国内油化工品起到成本支撑作用,价格重心也将逐步抬升。
供需存在差异,强弱分化明显
国内方面,国内需求逐步复苏,进口走强,出口高位回落。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比2021年增长3.0%。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和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拓展,消费市场有望逐步恢复。
国外方面,2022年12月,美国CPI同比上涨6.5%,核心CPI同比上涨5.7%,环比下降0.1%,环比数据为2020年以来首度转负。由于美国通胀拐点显现,美联储加息路径预计放缓,美联储将在2023年2月、3月和5月会议上分别加息25个基点。其中,2月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93%。美国通胀拐头提示国外经济衰退的风险上升。虽然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但美联储的基准借款利率维持高位,全球经济状况依旧不乐观。
在国内投资与消费都将显著好转,而国外需求存在下滑风险的背景下,内需定价的化工品及与建材相关的品种表现将强于以外盘定价的能化商品,国内化工品的估值有望获得修复。
首先,在油化工品投产大年的背景下,多数品种承压。2023年依旧是国内石油下游化工品的投产大年。其中,苯乙烯、PTA、乙二醇、聚丙烯等品种的产能增速预期将达到20%,纯碱产能增速预计在近20%的高位,而塑料、PVC、甲醇等化工品的产能增速将在5%附近的相对低位。因此,从产能增长角度来看,高增速的化工品或面临投产压力,价格将随着新产能的投放而承压。其中,纯苯—苯乙烯、PTA、乙二醇等在2023年上半年将有新产能集中释放,价格料持续承压,主要表现为产品的利润将长期维持偏低水平。PTA因前期停车老装置在2023年1月集中重启,叠加春节期间下游需求萎缩,加工差从2022年年底的500元/吨附近中等偏好水平降至2023年1月的300元/吨低位。投产压力较大的PP与PTA类似,2023年1月之后加工利润将承压下行。
其次,油化工品投产节奏变化,品种强弱出现分化。苯乙烯因新投装置略有延迟,现货加工利润有所回升,基差也逐渐走强。乙二醇则因2023年5月之后有几套大装置转产EO、PE、SM或EVA等产品,供需预期将从一季度的严重过剩向二季度的供需紧平衡转换,所以交易估值修复逻辑,期货价格表现坚挺。由此可见,在长期低利润预期下,由于装置投产或转产导致供应节奏发生变化,给出部分化工品估值修复的驱动。2023年,市场对投产压力较大的品种持低利润预期,但是也需密切关注装置的投产进度。
最后,煤化工品的盈利改善,产能利用率逐渐提升。2022年下半年,化工煤走势坚挺导致国内外采原料企业被迫减产停产,在甲醇、乙二醇上都有所体现。不过,煤企配套的装置运行相对稳定,主要是煤炭丰厚的利润让企业对下游化工装置的亏损容忍度增加。2023年,随着澳煤进口恢复,国内化工煤价格重心将有所回落,叠加终端消费好转带来的化工品估值回升,预计煤化工企业的盈利状况将有改善,煤化工装置的产能利用率也将有所提升。上半年,甲醇可能因伊朗装置检修导致库存维持低位,叠加传统和新兴MTO需求恢复的预期,价格上涨逻辑已经形成。二季度之后,甲醇库存可能逐渐回升,至下半年旺季再度转为去库。因此,2023年甲醇可能呈现“中间弱、两头强”的走势。煤化工中的另一个期货品种是尿素,其消费以农业为主。2023年,虽然尿素供需格局偏宽松,但是收储政策难以预估,尤其是上半年的夏管肥政策。如果夏管肥临时储备和淡储时间重叠,并遭遇3—4月的用肥旺季,那么尿素利好因素将集中显现。下半年,随着供应增长和需求转弱,尿素价格可能转为疲软。
综合以上分析,化工品估值整体存在修复的预期,但是品种之间的分化依旧存在,尤其是供需差异明显可能带来跨品种套利机会。具体来看,产能规划处于低位的PE、PVC、甲醇等品种,如果消费能够如预期般修复,那么价格表现料相对坚挺,后市可重点关注PVC,因为PVC在2022年大幅下跌,估值已经偏低,2023年稳地产政策如果能令房地产市场回暖,将对PVC起到直接的利好作用。另外,PE的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年底,虽然2023年国内PE供应压力增长不明显,但是国外低价货源的冲击依旧难以避免。因此,在三种聚烯烃品种中,PP倾向于偏空思路,PVC和PE则以偏多为主,可择机进行跨品种套利操作。另外,从MTO的上下游来看,多甲醇空PP的机会也值得关注。(作者单位:国投安信期货)
分析师说
2022年,国内化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普遍不佳,大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化工企业纷纷采取限产保价的经营策略,化工装置开工负荷大多数低于往年同期水平。与此同时,化工品终端需求不佳,成本难以向下传导。在供需两弱的状态下,成本成为影响化工品价格的主导因素。受成本变动的影响,2022年的化工品走势较为一致,基本在冲高回落后,围绕成本线振荡。
2023年,成本端对化工品价格的影响作用将减弱。一方面,俄乌冲突持续、OPEC限产对国际油价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强势美元对工业品的压制以及美国高通胀、持续加息等可能使得原油价格上方压力重重。在这种情况下,原油宽幅振荡的概率较大,从而限制化工品价格波动幅度。
2023年,需求回暖将成为影响化工品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其一,随着市场消费信心修复,化工品需求将逐渐向好;其二,稳地产政策将带动相关产业回暖,这将对沥青、PVC、聚丙烯、苯乙烯等化工品需求起到提振作用。
整体来看,2023年上半年,化工品有望在需求回暖预期的作用下反弹,进而修复生产利润,改善供需格局。不过,国内化工品产能充足,新年度仍有新增产能投放,加之外部环境不容乐观,需求端复苏不足以支撑化工品价格持续上涨,后续延续宽幅振荡的概率较大。(金石期货 陈志翔)
2022年,全球各大机构不断调低经济增速预期和原油需求增长速度,汽柴油裂解价差持续走弱。由于乌拉尔原油低于60美元/桶的限价并且折扣较多,俄罗斯原油2022年12月的出口量不及预期,俄罗斯受制裁带来的原油减量尚未兑现。笔者预计,2023年国际油价重心将不断下移,一季度将跌至65美元/桶附近。不过,随着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原油在2022年下半年持续下跌已经将经济衰退预期部分消化,汽柴油裂解价差跌至俄乌冲突发生之初的水平,继续走弱空间不大。此外,虽然原油需求将在2023年二季度开始改善,届时国际油价有望迎来上涨行情,但是国际油价在100美元/桶存在较大压力。
对于下游石化产品,2023年需求回升是大概率事件。受益于成本以及需求回升,化工品价格重心有望抬升,但是部分品种受制于产能投放等因素,涨幅将落后于其他石化产品。比如,2023年PP仍有多套装置投产,预计新增产能将达到640万吨,产能增速高达17.7%。再比如,基建投资在2023年上半年预计仍有9%的高增速,沥青与原油的比值有望继续扩大。不过,二季度过后,国内刺激政策或转向消费领域,加上原油出行需求回升,预计沥青与原油的比值转而走弱。(冠通期货 苏妙达)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记者观察:化工板块交易逻辑将回归基本面
资深记者 韩乐
2022年,在国外消费复苏、俄乌发生冲突、国内消费偏弱的大背景下,国际油价剧烈波动,化工品市场承受了高成本和低消费的双重挤压,行业陷入全面亏损状态,尤其是下游化工及终端制造业生存难度加大。然而,与2022年宏观主导逻辑不同的是,2023年在国际油价走势相对平稳的前提下,化工板块的波动将更多回归到产业逻辑。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2022年,俄乌发生冲突导致国际油价大涨,受成本端的驱动化工品也跟随上涨,但是这一驱动的有效性将在2023年有所下降。
“2023年的能源价格将较2022年明显下降,化工品的主导逻辑将回归于每个品种自身的供需情况。实际上,从整个化工品的基本面来看,部分品种的供需已经在2022年完成修复,还有部分品种仍然处在供需修复中。”申万期货能化分析师陆甲明表示。
“在高投产背景下,化工品的供应压力依旧较大,但是消费走势对化工品市场的影响可能成为关键,尤其是扩大内需将直接带来化工品终端消费回升,这也将决定化工品的估值能否顺利回升。”国投安信期货投资咨询部高级分析师关迪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2023年,宏观层面将呈现国内复苏海外衰退的格局,但国际油价的波动预期相比2022年或许更平稳,化工品产业逻辑的主导作用将上升,而化工板块的波动率或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对此,南华期货研究院大宗商品研究中心能化总监戴一帆也认为,2023年,化工板块价格波动或较前几年小,在价格波动的把握上难度也会降低,整体较难呈现普涨普跌局面,各品种之间的分化走势将更加明显,后市需要关注化工板块的结构性机会。
记者了解到,2023年,化工板块能否出现“青云直上”的品种,更多取决于每个品种的供需修复程度。
“聚焦于需求复苏、供给增加、利润修复三个焦点,百花齐放或许是目前化工品整体表现的最佳注脚,同时也是全年的一个缩影。”陆甲明认为,2023年,国内化工板块或呈现宽幅振荡的重心上移行情。
“对于2023年化工板块能否‘平步青云’,我们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戴一帆表示,2023年,虽然市场将以国内经济复苏为主线,但是化工板块仍然存有几个风险点:一是能源价格可能回落,利润将逐步回归产业。例如,目前能源价格较高,后期存在回落风险,会对部分品种形成一定压制。二是部分品种仍然处于较高的产能投放周期,行业面临剧烈竞争。三是化工板块将面临消费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市场普遍预期,2023年,化工品走势将主要围绕消费向好的预期和消费预期兑现的节奏进行波动,产业供需逻辑将逐渐主导市场走势。相对而言,低库存、低投产的品种可以逢低多配。“这些化工品的修复较好,同时社会存量不高,这些品种的供给端或需求端一旦有风吹草动,就有可能提前进入单边趋势。”陆甲明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春节前化工板块已经走出一波消费复苏预期的行情,但二季度能否继续兑现消费向好的预期,仍要看2月之后工人返岗及下游订单恢复情况。
关迪认为,春节后,国内化工品将面临库存上升的压力,而库存压力能否缓解主要取决于下游生产恢复节奏。在关迪看来,一季度,市场可能保持谨慎观望态度。二季度之后,虽然预期生产和消费将逐渐回升,但是库存压力可能会成为关键,去库顺利的品种有望迎来估值修复机会。而部分投产压力较大的品种,尤其是苯乙烯、PTA等上半年表现可能稍弱。三季度之后,市场将从淡季逐渐转向下半年的旺季,届时消费或迎来增长兑现的窗口。
2月2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广东20例,北京9例,广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苏1例,重庆1例,甘肃1例),含7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3例,四川2例,江苏1例,广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内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头市1例、巴彦淖尔市1例;江苏11例,其中苏州市10例、无锡市1例;辽宁7例,均在葫芦岛市;广东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晋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3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龙江2例,均在鸡西市),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云南3例,内蒙古1例,江苏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039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883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确诊病例1347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无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724例(其中重症病例1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785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58245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