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行业加速复苏,新氧与经济成长共振展现利好预期
“我们将坚持普惠医美之道,让消费者获得物美价廉的医美服务,也让合作伙伴得到更多发展机遇。我们看好医美市场的发展潜力,有决心克服短期内的不确定性,更多地让利于民、让利于合作方”,近期,新氧集团董事长兼CEO金星表示。
当下,随着社会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医美行业也迎来了令人期待的利好。而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求美者对于医美乱象的容忍度也越来越低。在这一趋势之下,新氧一方面在产业链上不断整合药品器械、医生、机构等资源,为机构赋能,另一方面则面向求美者简化决策流程,为用户提供质优价好的医美服务。让高品质的医美机构也能更好地链接消费者,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实现更高的增长潜力。在新氧一系列服务体系的助力之下,新氧的价值也得以越来越全面的展现。
助力机构精细化运营,新氧Q3季度付费机构增长28%
在过去十几年,医美行业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是从大众印象里的“高端消费”逐渐转变为一种时尚潮流的生活方式。这背后既有消费者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整个医美行业――尤其是轻医美领域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与互联网医美的快速发展有关。
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互联网医美行业的先行者之一,新氧在推动医美行业发展的道路上也有着多样化的探索。而随着医美逐渐转变为“生活方式”,普惠医美也成为新氧发展的愿景。“在线上化的透明机制下,医美服务的价格向价值回归。对于新氧而言,普惠医美既是发展趋势,也是改善服务、调优价格的动力,有益于业务生态的良性循环”,金星表示。
来自新氧财报的数据显示,在2022年第三季度,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新氧仍然取得了3.233亿元的营收,环比增长4.6%,与此同时,新氧平台上的付费医疗机构数已达6199家,同比增长28%。
这一数字的取得,源自于新氧运营策略的优化。据了解,在B端,根据不同的机构的诉求,新氧动态调整机构的运营策略。基于变现效率的考虑,对于具有较强付费能力的头部机构,新氧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从而提升了企业自身的运营效率,在金星看来,这也是能够使得付费机构数持续增长的原因之一。
对于C端消费者,新氧实行全行业动态比价,将“普惠”真正落到实处。
从运营效果来看,新氧持续优化的运营策略,一方面为机构进行了更好的背书,有效提升了转化率,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机构对新氧的信任感。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消费者有更好的体验,新氧推出了新氧优享业务,致力于打造干净透明的医美行业标准,对履约标准具有较强的管控。以超声炮项目为例,消费者不仅可以享受到超声跑项目1v1定制变美方案,还可以全程享受专属管家陪同。数据显示,优享用户的口碑评分均在98.6以上,更好的满足了消费者在轻医美趋势下的个性化需求。
加速全产业链布局助力行业建设 把握复苏利好开启加速成长
在金星看来,在过去几年中,新氧一直在做的事情,是不断尝试互联网与医美行业融合的更多可能,并为行业探索更为高效和多元化的成长道路。互联网的开放性决定了获取信息更便捷容易,极大消除了传统医美消费中存在的信息差,提升了消费者对于医美的信任感。而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推进医美行业的透明化、规范化发展,为求美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也是新氧努力的方向。
目前,新氧的努力已经不止于信息的筛选与展示,而是更加全面的深入产业链,推动行业的生态建设。如新氧此前收购的业内知名激光设备企业奇致激光,在今年三季度就继续保持了对光电类市场的教育和渗透,在全国范围内参与学术会议以及自办临床光电技术学习班有20多场,覆盖超过2.5万机构医生代表。同时,奇致云学院联合医美专业学会和医院,组织医美专业光电知识的直播课程10多场,累计覆盖机构医生超过10万人次。
此外,在推进医美行业合规发展与自律方面,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新氧拦截涉嫌违规信息约90万条;处理平台违规信息53.94万条;2022年平台“反作弊系统”再升级,识别并屏蔽虚假评价超10万条,识别并处罚虚假交易订单8.32万单。同时,截至2022年11月,新氧已针对全平台数千家医美机构的经营资质开启新一轮盘查,相关资质信息将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国家卫健委查询结果进行比对校验,依据校验情况要求相关机构立即整改或做“一键下架”处理。
“今年11月,董事会批准了一项回购计划,公司被授权在今后12个月内回购不超过1500万美元的股票。这充分体现了新氧管理层对企业前景的看好,有益于维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释放长期稳健发展的信号”,金星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医美行业是一个必须依托线下场景进行消费的行业,此前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医美行业的成长的确受到了一定影响,但随着社会秩序逐步恢复,医美行业也将重回高速增长的轨道。而对新氧来说,医美机构付费数等关键指标的增长,则代表了业内头部的机构对于新氧以及整个医美行业未来发展的乐观预期。在这一形势之下,未来新氧的加速成长也十分令人期待。
(责任编辑:王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创始股东大幅减持 国资巩固正业科技控制权 “双轮驱动”呼之欲出12月28日,老牌工业检测龙头企业正业科技(300410)连续发布三份公告,均和第二大股东宿迁楚联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楚联科技”)减持股份有关。
其一是,楚联科技与东莞信托有限公司签署股份处置协议,通过质押证券处置过户方式,处置楚联科技持有的1831.9万股正业科技股票(占正业科技总股本的4.99%),以协议签署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70%处置给东莞信托,涉及总金额大约1.356亿元。
其二是,楚联科技和深圳市高新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签署股份处置协议,通过质押证券处置过户方式处置楚联科技持有的1025万股正业科技股份(占总股本2.79%)处置给高新投融资,价格为每股7.84元,涉及金额大约8036万元。
同时,楚联科技与深圳市高新投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签署股份处置协议,通过质押证券处置过户方式,处置楚联科技持有的295.6万股正业科技股份(占公司总股本0.81%),每股7.84元,涉及金额约2317万元。
其三是,楚联科技与铸锋资产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代表“铸锋璟玥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简称“铸锋璟玥1号”)签署《股份转让协议》,铸锋璟玥1号受让楚联科技持有的1941.57万股正业科技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29%),股份转让单价为8.96元/股,标的股份转让款合计为1.74亿元。
楚联科技原先持有正业科技股份比例为22.05%,上述三起股权处置、转让完成后,楚联科技累计套现金额4.16亿元,持股比例将降至8.21%,依然是第二大股东,但与大股东持股比例明显拉开距离。目前,正业科技的第一大股东景德镇合盛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股22.09%,比例不变。
正业科技表示,上述股权交易不涉及公司控制权变更,对其资产、财务、业务等方面的独立性不产生影响。
据悉,楚联科技(前身是东莞市正业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正业实业”)是正业科技的创始股东,2021年6月前,其持有正业科技股权比例高达42.94%,为其控股股东,彼时的实际控制人则为徐地华家族。
2021年7月,正业实业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其持有的正业科技7944万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占总股本21.25%,占公司表决权21.28%)转让给合盛投资;同时,正业实业拟将其持有的正业科技3068万股股份(占表决权8.22%)于委托期限内无条件、独家且不可撤销地全部委托给合盛投资行使。
交易完成后,合盛投资实际控制正业科技约1.1亿股股份对应表决权(占表决权29.5%),成为控股股东。合盛投资分别由景德镇市国资运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景德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持股80%、20%,正业科技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景德镇市国资委,从民企转为地方国企。
正业科技此前因大举并购扩张连续亏损,并产生高额商誉,且徐地华家族所持股权已高比例质押,从而蕴含强平后易主的风险因素。随着上述股权转让于2021年11月完成,正业科技实际控制人变更的“靴子”落地,风险警报得以解除,更迎来国资入主的转型利好。
正业科技是工业检测龙头企业之一,传统业务受下游行业周期影响较大。在股权结构优化的同时,其在业务上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转型升级,启动工业检测+新能源双轮驱动战略。目前,在工业检测领域,正业科技将锂电无损检测发展成拳头业务,并与宁德时代、珠海冠宇、蜂巢能源、比亚迪、中航创新、亿纬锂能等头部电池厂商达成稳定合作关系。2022年10月,正业科技宣布进军光伏业务,拟与合盛投资等企业设立合资平台,在景德镇市投资50亿元建设年产5GW组件及8GW异质结电池项目,另有1.25万吨焊带项目正在建设中,预期2024年后光伏业务将为其创造第二增长曲线。
融合奋发:旅游业穿越阴霾21世纪经济报道
这是防疫政策调整后首个全国性旅游行业论坛,论坛以“融合奋发:奔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主题,共同探讨文旅产业发展新趋势、新格局、新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费心懿 广州报道 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宣布对新型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意味着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同时,出入境防疫政策的调整,也代表着出入境游迎来了拐点,我国旅游业的下一个“春天”不再遥远。
在此背景下,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支持,广东海丝研究院、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22海丝(南沙)国际论坛暨亚洲旅游产业年会,12月28日在广州南沙隆重举行。这是防疫政策调整后首个全国性旅游行业论坛,论坛以“融合奋发:奔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主题,共同探讨文旅产业发展新趋势、新格局、新动能。
大湾区升起文旅明珠
“‘2022海丝(南沙)国际论坛暨亚洲旅游产业年会’对于推动广州南沙、广东和大湾区文旅业提质升级、在更高水平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奕民在论坛上表示,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结合文旅实际,制定推进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的87条措施,在多方面发力。
“南沙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汇集海洋大陆之毓秀,融贯东西文化之精华,既是一方开拓创新的经济发展热土、也是一方生机勃发的文旅发展热土,完全有条件打造成为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引领区、示范地。”张奕民指出,国家颁布《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抓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推动邮轮游艇深化合作、携手港澳联合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等新举措,为南沙文化旅游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注入了新动力。
作为本次论坛的东道主,南沙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颗冉冉升起的文旅产业明珠。
根据广州市南沙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勇表示,南沙地处湾区之心,距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位于四个万亿级GDP城市(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交汇点和大湾区100公里“黄金内湾”枢纽节点上,经贸往来和交流融合的条件十分便利。近年来,南沙开发开放全面迈上新台阶,已成为广东省唯一的国家新区、广东自贸试验区面积最大片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广州唯一的城市副中心,正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浩荡东风加速崛起,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2021年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人均GDP超24万元,正在打造广州乃至大湾区发展新引擎。
“经过多年的发展,南沙形成了多区叠加的政策优势。”广州市南沙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鲁辉介绍,南沙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旅游目的地,形成了东部、南部、北部三大特色旅游板块。为了支持邮轮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南沙向旅游企业兑现扶持资金3000多万元,向邮轮企业兑现扶持资金5000多万元。南沙还将力争在2023年6月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助力广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值得肯定的是,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之风,广州南沙站上了“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舞台,加快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更是迎来了巨大的机遇。
旅游业整装再出发
今年世界旅游日的主题是“重新思考旅游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呼吁各国政府重新思考旅游业,认识并挖掘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加速全球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大使、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祝善忠建议,海丝沿线国家应遵循包容、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强互联互通,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共同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线路和旅游品牌,形成跨国旅游一体化发展格局。
就如何在后疫情时期加强中国与日韩、东盟国家的旅游发展与合作,祝善忠给出六点意见和建议: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和利用,壮大“海丝”旅游人才队伍,整合“海丝”旅游产品,扩大“海丝”国际合作。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全球范围内疫情防控进入新的阶段,包括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性的旅游产业在内,也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针对大湾区旅游的未来展望与重点任务,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国家战略以后,区域内部的人员流动,要素流动,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这就要求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旅游业界要把握这样一个战略机遇。
“我们相信一个人员自由往来,物资要素和信息自由流动,市民和游客共享的开放空间,必将有力促进大湾区的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也必将促进大湾区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戴斌希望,在此过程当中,旅游业界和国家战略相向而行,面向大湾区的经济增长,文化交流、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面向旅游业的重大需求,提前谋划策略和具体的重点工作。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志才则进一步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目的地的实现路径。他提出,湾区的故事用国际化的语言讲是非常关键的,是粤港澳大湾区走向世界湾区的一个重要路径,需要用好顶层化战略的延伸、国际化产品设计、品质化的服务配套,进一步实现湾区走向世界、世界融合湾区的双向流动。
事实上,在全球旅游业亟待复苏的背景下,各国的旅游产业都在整装再出发。
借助世界杯效应,卡塔尔的旅游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卡塔尔旅游局中国及中国香港项目总监雷意雯表示,卡塔尔将会继续深耕“体育+旅游”,加紧布局赛后经济,辐射出更加庞大的产业链。“旅游业正在成为实现卡塔尔‘2030国家愿景’目标的基石,我们将努力实现3倍的国际游客数量增长以及3至4倍的目的地消费增长,力求将旅游业对GDP的贡献提高到12%,同时实现2倍的旅游就业增长。”
而作为传统的旅游强国,泰国也在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泰国国家旅游局广州办事处处长林嘉泽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和泰国在旅游方面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基本都具备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条件,这主要体现在旅游资源、人文资源、旅游商务接待体系和旅游交通网络四大方面。”他进一步提出,“在旅游业艰难,同时面临市场大变革的情况下,我们更希望和各大目的地,包括国内游一起,实现‘共赢’。”
文旅产业注入发展新动能
什么是未来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动能?针对这一问题,本次论坛上,多位嘉宾也分享了真知灼见。
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副总经理罗乾国认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把新的产业、新的业态、模式快速汇集起来激发新势能,这是未来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如果还是走房地产反哺旅游业的老路子,未来发展会陷入一个困境。实际上,即使没有疫情,很多房地产企业打造出来的一些景点景区也陷入了困境。未来新的动能一定是新技术去赋能,用新的产业、新业态实现新模式的发展,未来数字化技术要赋能文旅新模式,这样才有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罗乾国表示,数字创意未来对文旅企业会有非常大的引领作用,并且数字文旅有着庞大的基础,新的体验、新的消费会激发新的技术与内容创新,为新文旅产生新的内容。
谈及文旅产业的创新,复星旅游文化集团联席总裁、地中海俱乐部中国CEO徐秉璸以该集团旗下度假板块业务Club Med为例,表示其就是创新的产物。“70多年前,大家度假的概念并非像如今这边,而Club Med在战后欧洲经济复苏的环境下,创造了‘一价全包’、以活动休闲为中心的度假理念。”
“创新是要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方式出现,其关键点在于要有非常准确的市场定位,以及对市场趋势变化的把握。”徐秉璸提到,Club Med早前也曾遭遇到一些失败的案例。但来到中国市场后,其推出的衍生品牌Club Med Joyview却凭借着针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特别是抓住假期相对较少、较集中且时间短的特点,打造了城市短途度假的理念。
随着我国出入境政策基本恢复到疫情前,业内期盼出境游整体迎来“报复性”复苏。“从东南亚一些国家的边境开放情况来看,在头6个月里,往往出境游会受制于航班的班次恢复程度,初期会受到一定的瓶颈制约。”徐秉璸预计,国内出境游的高峰或在2023年暑期来临。
携程集团战略合作部总经理宋利国指出,文旅融合加速国内文旅产业的转型,很多文旅目的地希望从旅游属性向度假属性转化。他总结认为,文旅融合正朝着三个方向发展,一是资源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整合;二是产品创新,包括文旅新业态、新产品创新等;三是特色挖掘,因地制宜开发产品。
文旅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周期下,国内文旅目的地的发展思路和用户需求发生了诸多变化,出现了新的趋势。
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秘书长孙晖认为,过去三年的疫情加速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进程,对消费者的心理、消费习惯和需求带来极大的改变,进而新文旅以科技+创意+运营为驱动,数字融合的阶段已经到来。针对数字化赋能文旅产业,孙晖强调,目的地的数字化一定要以痛点、需求为导向,推动数字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
穷游网联合创始人崔莉注意到,从目的地供给侧来说出现了四大转型特点。一是目的地营销语言的共创,二是为高净值人群打造的品质产品的增加,三是包括量身定制在内的品质服务的升级,四是品牌对品质口碑注意力的加强。
励丰文化副总经理、首席策划官、品牌主理人李文认为,近年来,国内目的地需求发生了很大且积极的变化。一是目的地市场出现了去中心化的趋势;二是游客更享受自主沉浸的旅游模式;三是目的地开始打通线上线下的关系,建立起双向链接。
景域驴妈妈集团助理总裁兼华南大区总经理陈鸿章认为,文旅产业的整体发展向要素生产效率转化。他认为,提高生产效率就是由增量开发转变为存量开发,由原来的“唯资源论”转变为现在的“唯效率论”。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论坛上,多位与会嘉宾还分享了自身品牌打造爆款文旅IP的经验与体会。
飞猪旅行目的地营销负责人程沉以飞猪在2021年举办的奇妙旅行节为例,该线下活动尽管主打音乐节主题,但提供了超越音乐元素,引入房车、露营、非遗、西北特色美食等。这给飞猪带来的启发是,目的地营销开始围绕“旅行+X”的元素复制不同的模式,把差异化的体验和飞猪的供给进行结合,再叠加线上线下的营销打造的方式,帮助飞猪在目的地未来营销解决方案中触及更为核心Z世代的用户。
以“奇妙夜德天”这一特色夜游IP为例,李文认为在自然景区打造IP不能以炫技为目的。励丰文化运用元宇宙的增强现实技术,让游客以第一视角探索发现夜间不一样的德天,以自然景观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加入神话内容,并让这一夜间产品独立售票成为可能。
同在12月28日,2022海丝(南沙)国际论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南沙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南沙平行举行。研讨会邀请了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侯永志,广东省社科院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任志宏等8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的南沙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其海担任研讨会学术主持。研讨会设置了“广东省如何在深化改革中再度发挥引领作用及在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继续走在前列?”和“落实《南沙方案》,南沙如何发挥三大先行区‘枢纽带动、多点支撑、整体协同’作用带动南沙全域高质量发展?”两大议题。南沙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郭旭昌、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杨云飞分别致辞。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月2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广东20例,北京9例,广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苏1例,重庆1例,甘肃1例),含7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3例,四川2例,江苏1例,广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内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头市1例、巴彦淖尔市1例;江苏11例,其中苏州市10例、无锡市1例;辽宁7例,均在葫芦岛市;广东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晋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3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龙江2例,均在鸡西市),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云南3例,内蒙古1例,江苏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039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883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确诊病例1347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无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724例(其中重症病例1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785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58245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