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释放内需潜力,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消费是循环的终点也是新起点,是释放内需潜力、增强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动力的着力点,也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未来发展中,应立足我国制造业发展和转型现状,充分发挥大规模定制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中的优势。通过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的实现,提升制造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高消费品市场的多层性和多样性。
第二,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实现大规模定制化生产。今天,数字化使得制造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快速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从而从供给侧为国内大循环助力。因此,要加快推动数字化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搭建跨企业、跨业务的横纵向结合、端到端的资源配置与共享平台,推动制造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更有效地支撑企业开展大规模定制。
第三,搭建多主体参与的供应链协作平台。加强企业间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鼓励制造企业与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协作,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生态发展,风险共担,信息共享,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建立跨区域、跨行业、跨领域的新型产业联盟,形成基于创新链共享、供应链协同、数据链联动、产业链协作的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大规模定制在畅通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
第四,提高供应链敏捷性,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面对充满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制造企业需要构建自适应机制以及智能制造系统的重构机制,实现资源跨企业、跨生产任务的灵活配置。加强对物流和信息流的计划、管理和控制,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全面优化管理,提升制造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响应速度,保证企业在实现规模经济性的同时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